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6章 谁去瓷窖口公社

祝晓敏笑:“我们大队的支部书记,是个老好人,大队长也是一个愿意做实事的,我刚提出来的时候,他们也是有顾虑的,好在有市里的支持,也有知青点的一帮人愿意和我一起分担风险。”

“怎么个分担风险?”二科的刘壮志忍不住问。

祝晓敏仔细解释:“我们队里劳动,是要记工分的,工分越多,到了年底分的粮食越多。我们那个养殖基地,出工是另外记工分,和大队部的工分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去基地干活的,就挣不到大队的工分,如果基地失败了,那部分人的劳动就白白付出,换不到粮食。”

“你是说,基地干活的,都是知青?”杨义亮惊讶了。

祝晓敏摇头:“不全是,建设最初,有一部分还是大队安排的任务,只是初步建成之后,基地的基本维护和后来的扩建,大多是知青在做。”

“那是不是说,如果基地失败了,那一年所有的知青都没有粮食可分?那你们吃什么?”焦香兰也忍不住问。

祝晓敏摊手:“这就是问题了,如果失败了,我们只能找大队部借粮,或者找家里支援买粮了,幸好我们是成功的。”

“所以,就因为你们成功了,你们公社别的大队才也想跟着依样学样?”刘壮志问。

祝晓敏点头:“是这样。”

张玉杰吁一口气,看看周围的几个人,低声说:“恒阴县已经做出这样的成绩,就是打开了第一步,往后的工作要好做很多,谁争取到是谁的福气啊。”

祝晓敏笑着摇头:“不要说整个恒阴县,就是只一个北山林场,就有五个公社,每一个公社下边又分十到十五个生产大队不等,我们那里,只是其中一个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而已。”

“不是别的大队已经想要效仿?”杨义亮立刻问。

祝晓敏点头:“想效仿的只是我们公社的几个大队,别的公社还是要做工作,还有,林场和普通农村的条件还是不一样的,林场已经长成的林子和还没有开发的荒山就是放养牲畜得天独厚的条件,普通农村可没有那个条件,就只能另想办法。”

“所以,还是要说服他们使用新改良过的种子。”杨义亮又把问题绕回原处。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发展饲养业。”祝晓敏提议,“不知道别的县,我曾经听恒阴县供销社的书记说过,每年他们的任务猪是完成不了的,让他们对猪肉的供应一直捉襟见肘,要不然,去年我们的羊肉也不会那么抢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